昆山花桥“花招”频出扮靓“苏沪桥头堡”
中新网江苏新闻10月23日电(陆伟娟)随着《苏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》的正式实施,有“沪苏桥头堡”之称的昆山花桥经济开发区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,下足“绣花功夫”,以垃圾分类为抓手,切实推进人居环境持续改善。

昆山花桥经济开发区辖区面积约52.3平方公里,下辖14个社区。花桥创新实施垃圾分类三级“亭长制”。自8月以来,现场问题整改344次,教育引导纠正投放2400余次,发放宣传册7.5万余份,宣传居民群众8.2万余人次。
都会新峰小区处于江苏与上海的交界处,绝大部分居民都是过着花桥居住、上海上班的“双城”生活。横漕社区党支部书记、居委会主任张海红作为一级亭长,在充分征求居民群众意见后确定垃圾分类亭建设位置,方便了居民的生活垃圾投放,也吸引了更多小区居民积极投身垃圾分类工作,共建共享小区美好环境。

花桥新安社区中城花园紫竹苑自实施小区垃圾分类工作以来,居民们自发成立了“垃圾分类保卫战”居民先锋队,轮流担任分类点位三级亭长。居民回忆,一开始大家都觉得垃圾要分类、定点定时投放不太方便,但了解垃圾分类好处后,大多数居民已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。小区变得整洁干净,景色更宜人。
“垃分课堂”组织了志愿者沙龙、分类能力提升会、现场操作示范等形式多样、内容丰富的垃圾分类主题活动,向居民们普及垃圾分类知识,加深共识。物业人员也利用网络手段及时通报、广泛宣传,使垃圾分类知识家喻户晓。
志愿者薛飞飞说:“刚开始的志愿者基本都是老年人,他们牺牲自己的时间、精力,现场劝导。现在,有的家庭全家齐上阵,家长把生活垃圾分类点当成了对孩子开展文明素养提升、保护环境教育的基地。”
据悉,花桥还印发了《花桥经济开发区“党建引领 支部共建”助力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》,推行“支部+垃分”模式,推动49个基层党支部与14个社区进行结对,共同打好垃圾分类攻坚战。
志愿者沈美华说:“全面小康不仅意味着物质上的富足,也包括优美宜居的生态环境、绿色文明的生活方式。以垃圾分类为抓手,切实推进人居环境持续改善,就一定能让人人生活得更加美好。”(完)